首页 科普文章正文

房产常住人(安置房不合理的地方)

科普 2024年03月22日 09:03 863 admin

有几个方面如下所示:

由于现在城市建设的需要,很多地方都开始拆迁,但是我们会发现,拆迁之后,很多被拆迁的居民是没有地方居住的,国家规定是先安置再拆迁,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无家可归呢?

一是房屋建设缺乏规划性,在拆迁的过程中,有关工作者并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和准备,导致很多居民的安置房没有安排到位,不少拆迁户的住所都是自己临时解决,还有一些人根本没地方住。

二是拆迁补偿资金不到位,资金运用和土地规划不够明确,很多本该用来安置拆迁房居民的钱都被拆迁方用到了别的地方,这导致一些居民不能被安排上安置房,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住房问题。

三是安置房协议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是现房,居民在签订安置房协议之后就可以搬到安置房中,但如果安置房是期房,这中间就有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安置房的交房时间,如果安置房迟迟不交房,那可能很多居民就无家可归了。

 

中国究竟有多少套房产,目前还没有真实的统计数据。我国有近14亿人口,按平均3人居住一套的话,大约有4.7亿套。如果按放开二胎生育,每个家庭4口人居住一套房,大约是3.5亿套。还有很多家庭两个老人居住一套房子,所以,房子的数量肯定要比实际多一些。

实际上,全国有多少套房产,如果你是按产权房数据来统计,估计还不是很难。但是我国的许多城市还有大量私人盖的小产权房以及部分房产有集体盖的产权房,有的没有产权,有的有房产。这一部分房子数量庞大,目前还没有办法统计。至于能否够30亿人居住,这要看住房的标准是什么了。不过,中国现在存量房肯定早已供过于求。

 10月28日,经济参考报发表评论文章《对炒房动机保持高度警惕》称,近期,个别城市针对人才引进微调购房政策,并非住房限购政策松绑,更不是刺激住房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举措,要高度警惕鼓噪限购政策松绑背后的炒房动机。就在同一天,经济日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不可为炒房再开方便之门》称,各地对楼市调控政策的任何调整,都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尽管居民对房价上涨预期具有一定盲目性,然而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经验,以及其他投资渠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居民持续增加房产投资的行为似乎可以理解。最关键的是该如何引导大家重新认识房地产特别是新时代的房地产。

新在何处?自从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出来后,一切都将从新开始。我们的认识要刷新,市场要更新,投资渠道可能也要更新。实际上,房地产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1、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

这就决定了房地产不可能还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态势,一定要从高速路上下来,进入缓慢发展通道,更加追求高质量的发展,过去粗放式发展时代结束了,也标志着我们不再需要房价的过快上涨,因为可能已经变得不再划算。

2、房子总量迎来饱和阶段。

过去房子缺,但现在看来,总量已经不缺,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己被平均了,但是从国家的发展角度看,将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措施。如今的房地产面临着换挡,从过去的房子紧缺到现在的总量供给平衡,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参考数据。

到底有多少房子呢?10月30日,《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52.28%,93.03%的居民家庭拥有一套住房。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82%,没有住房的家庭仅占3.14%。全国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数为1.02套,即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套住房。有一些大咖表示国内现在的房子已经够30亿常住人口要求。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比较饱和的程度,倒不是说不用发展了,而是说从总量上够住了。

3、人口增长周期迎来历史性拐点。

有数据显示,人口总量的高峰在2017年就出现了,2018年人口或许已经负增长了。如果一个城市一个楼市没有人口支撑,会是什么样?所以现在很多城市开始引进人才就是对人口的需求很大。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金融是杠杆,土地是供给,人才是房地产最根本的需求。

实际上,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持续收紧正是给人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告别过去的快速增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速度。我国长时期形成的房价看涨预期正处在转变的临界点上,现在和未来较长时期都应该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巩固得来不易的调控成果,扭转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当时。

标签: [db:tag]

绿叶问答网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备案号:沪ICP备2023034348号-16